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扶贫志愿者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
扶贫志愿者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 ——大垛镇扶贫志愿者队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大垛镇地处宁靖盐高速与兴东路交汇处,有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4.31万人,全域面积73平方公里。多年来,省市“三会”对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大垛镇扶贫志愿者队伍得到了不断壮大,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新形势下如何使这支队伍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座谈和重点走访,对全镇扶贫志愿者队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强化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扶贫志愿者队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调查统计:全镇登记在册的扶贫志愿者有488名,近三年来,参与活动2252人次,资助560多万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无私扶贫济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助力作用。据调查统计:大垛镇在脱贫攻坚2016-2020五年中,参与扶贫志愿者活动1909人次,为贫困户捐赠320.51万元;近两年为防止边缘户和支出型困难户返贫致贫,参与726人次,捐赠55.1万元。据调查:天河村扶贫志愿者马宏明,十多年来资助近60万元,其中,对本村14个贫困家庭,资助28万元。 2、主动带领致富,为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引领作用。据调查统计:今年有65个“种养大户”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志愿服务,帮助206个农户发展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中:盛吴村“果蔬华林种植家庭农场”业主李干华有葡萄园60多亩,80多个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有市场、有经验,年收入百万元。近年来,带动周边的肖家、阮中、天河、大陶等村42户农户栽种葡萄2000多亩,无偿技术指导,对少数贫困户还提供无息启动资金,有效促进了相对困难户的增收。调查时天河村农户马绕香激动的说:“没有李老板的无私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积极参与共建,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调查统计:近三年来,全镇有志愿者近800人次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捐赠建设资金392.63万元,其中:吴杨村的吴永康、杨国玉等志愿者捐赠近150万元用于村庄大道和路灯建设;在乡村建设中,志愿者主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矛盾近百起;其中:管阮村以老支书顾华章为主的12名扶贫志愿者,为村庄改造化解矛盾20多起,保证了村庄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扶贫志愿者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组织体制还不规范。一是名称不统一。有的叫扶贫志愿者、有的叫帮扶志愿者 、有时也叫“三会”志愿者。二是登记不规范。以统计代登记,没有本人申请,有的甚至本人还不知道是志愿者。三是管理无依据。无志愿者统一章程和进退制度,更没有统一标志。在吴杨村联系点志愿者座谈会上,扶贫组长孙忠说:“我们大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做了一些事,但叫什么志愿者我们自己都不清楚了”。 2、推进机制还不健全。一是宣传力度还不大。对志愿者事迹的宣传从上到下没有专题专栏,不定期宣传的面也不广,弘扬志愿者精神的氛围还不浓。二是表彰激励还不够。市“三会”是2017年搞过一次表彰,省里和乡村没有专题对优秀扶贫志愿者进行过表彰,更多是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口头赞扬。走访调查时:盛吴村扶贫志愿者周宝典说:“我们为乡村发展做点贡献是自愿的,不是想要表扬,而是希望能动员和带动更多的爱心仁士参与到乡村发展中来”。三是进退机制还没有建立。对志愿者只是将一些群体统计为志愿者,有的志愿者多次参与活动,也有的几年均未参与活动,还作为志愿者统计就不妥当了,据统计在册但又长期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占25%以上。 3、服务效率还有待提高。一是组织程度不高,大多数以自由活动为主。据统计:在志愿者参与人次中,由镇分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的次数不足25%。二是指导引导不够,呈分散零星状态。“三会”系统有指导的只有组织公募捐赠和开展职教助学活动,其他的志愿者活动都是志愿者根据自身能力和本村实际需求自愿提供资金、技术等服务。三是事前计划不多,以事后统计为主。志愿者活动基本没有事前计划,志愿者活动情况数据一般是每年年终的统计数。在镇分会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座谈会上,多数志愿者认为:如果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开展志愿者活动,志愿者的活动参与率和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1、组织体制规范化。一是要规范名称。根据“三会”职能和形势发展要求,建议:冠名为“乡村发展志愿者”为好,“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乡村发展志愿者”这个名称,与时代发展相匹配。二是要规范登记。按《志愿者服务条例》要求,可以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自行注册,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但都必须履行个人自愿申请登记手续。三是要规范制度。要有自己的《章程》和制度,明确志愿者服务的权力义务和行为规范,使“三会”系统的志愿者活动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 2、推进机制制度化。一是建立多载体宣传机制;一方面“三会”系统要通过网站、微信群和内部资料等多载体,设立展示志愿者风采的专栏,大力宣传志愿者事迹和推进志愿者服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向社会推介,通过电视、报刊和政府网站等多媒体进行宣传,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和老区精神,营造全社会崇尚志愿者服务、参与志愿者队伍,践行老区精神的新风尚。二是完善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三会”系统应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志愿者座谈会和表彰大会,传递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使广大志愿者感受到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三是建立成员进退机制。一方面动员更多自愿为乡村发展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另一方面对长期没有履行和提供无偿服务的成员及时给予辞退,保持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3、服务活动高效化。一是有计划地引导志愿者开展服务,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的效率。乡村“三会”系统应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发展这个主题,结合本乡镇和本村的实际制定年度志愿者服务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志愿者开展服务,使志愿者服务有的放矢,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有组织地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组织志愿者活动,集聚有限力量,有针对性地为有效防止致贫返贫、助力乡村发展发力,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三是全力以赴为志愿者提供服务,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水平。“三会”系统应尽力为志愿者提供培训、协调等服务,着力营造良好地志愿者服务环境,推进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的发展。
兴化市老区“三会”大垛镇分会秘书长 凡春来
上一篇:调查研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农技推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