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组织机构 老区建设 扶贫开发 调查研究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通知公示 资料下载 图片新闻 会长信箱 意见征集

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
当前位置: 首页>>扶贫开发
小钱换大钱 扶贫出成效

作者:兴化市老区“三会” 时间:2016-05-25 10:27 浏览次数:0

兴化市老区“两会”建会20多年来,为促进老区人民减贫奔小康,不断探索扶贫新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因户因人制宜开展帮扶,使3万多农户、10万多农民走上了减贫增收致富路。2002年,市“两会”被江苏省扶贫“两会”表彰为老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颁发了“金牛奖”;2015年获中国老区促进会“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

一、利用有限扶贫资金,换取大额扶贫贷款

兴化市“两会”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开始捐款捐物的“输血型”扶贫,改为向具备相应条件的困难户直接发放扶贫贷款的“造血型”扶贫,后来又与兴化农村商业银行联手,将政府支持的扶贫资金,转为扶贫贷款的贴息资金,农商行按人民银行当期基准利率发放扶贫贷款,贷款归还后,市“两会”凭还款单据按年息3%直接向借款人结算到市财政局领取贴息资金。这种用贴息资金“小钱”,换取扶贫贷款的“大钱”扶贫方式,使扶贫规模成倍扩大,扶贫效果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以扶企带劳就业为主的产业化项目扶贫新路子。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困难农民和低收入农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提高贷款资金的安全度等“一举多得”的好路子,多次得到省、市各级“两会”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家财政部还通过网站发表专题文章,称我们的做法发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乘数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个“乘数效应”,近几年来,兴化市“两会”每年的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从原来的1000多万元扩大到3000多万元。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5亿多元,共帮扶34160户、116005人。为了进一步提升减贫增收的效果,2000年首先在永丰镇华良敷料厂试行“扶企带劳”的就业式扶贫新模式,取得成功经验后迅速在全市推广。2011年,又将这种扶贫新模式移植到钓鱼镇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试行,同样取得了预期效果。据2015年底的统计,全市当年发放扶贫贷款3192万元,帮扶了4086户、14043人,全年人均纯收入达12252元,人增3148元,增长34.5%。其中,产业化项目帮扶的贷款245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81.7%;落实了149个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就业的劳动力4696个,涉及帮扶的农户共3962户、13525人,分别占当年帮扶总数的96.5%和96.3%。

二、坚持帮扶条件,选准帮扶对象

为了将这些有限的扶贫贷款,真正发放到那些有能力致富但缺少资金贫困农户和有关企业,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首先确定帮扶对象的经济条件,主要是参照省里的脱贫标准,结合我市上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水平,确定当年帮扶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不同的帮扶形式,提出不同的帮扶条件。对帮扶到户的开发扶贫,提出“四有一缺”的帮扶条件,即:贫困户有致富欲望,有可行的经营项目,有劳动力,有还贷能力和信誉,但缺少资金的对象。根据他们经营的项目大小和生产周期长短,确定贷款数额和期限。对参与就业扶贫的民营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我们也提出以“四有一缺”条件是: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业主有参与老区扶贫的爱心,并有良好的信贷信誉,但缺少流动资金,即作为我们的帮扶对象。并根据他们当年吸收贫困户劳力就业的多少,确定贷款指标的额度,时间不超过一年。

三、规范操作程序,做好风险防范

过去对扶贫贷款发放的对象,由各乡镇分会在春节前后,对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和社会信誉进行逐户调查,进行具体分析,今年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提出帮扶对象和发放贷款额度的方案,提交乡镇分管领导审议。在发放贷款前,乡镇分会又会同农商支行共同对帮扶对象进行逐户调查论证,最后由农商支行确认是否可以放贷,但如有风险由农商行承担。到第二年贷款回笼时,乡镇分会也协助农商支行做工作,确保扶贫贷款放得准,收得回,效果好。多年来,全市没有出现一笔扶贫贷款呆滞的现象。

四、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效果

开始我们搞贴息贷款扶贫,主要是帮扶到户的开发扶贫。虽然效果不错,但在实践中也碰到一些具体问题,主要是帮扶对象存在“四难”:项目难选择,贷款难担保,资金难到位,脱贫难保证。而且帮扶户感到贷款数额少,生产不能形成规模,扶贫进展不快,脱贫致富缓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扶贫工作单一靠政府资金投入而没有社会参与,不能形成重拳出击。于是,我们又深入调查研究,决定采取“两带”的方式,就是“专业大户带小户、帮扶企业带劳力”的就业扶贫,进一步提高扶贫效果。2000年初,我们首先在临城镇五岳村养兔大户刘玉俊的经济园和永丰镇华良敷料厂进行就业扶贫试点。我们的方法是:对具有爱心的民营企业和养殖专业大户,只要发展前景好,借贷信誉高,我们就按照每吸收一个贫困户劳力发放1万元左右的贷款计算,把贴息扶贫贷款发放到企业和专业大户。当年,这两个点都取得了很好的扶贫效果。如我们给华良敷料厂发放了10万元贴息贷款,该厂共吸收22个贫困劳力进厂就业,帮扶一年,全部脱贫。沙仁村贫困户朱翠兰因丈夫病逝,孤儿寡母仅种了二亩田,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多元,全家生活极端困难,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没有。自她进厂后才使16岁的男孩没有辍学,家庭也很快脱贫了。事实证明就业扶贫要比开发扶贫优越得多:(1)扶企带劳进厂务工,贫困农民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有保障,能尽快脱贫,而且不易返贫。同时还催生了务工人员成为“老板”,现为永丰丝诺旅游保健卫生用品厂法人代表宋志辉,原在永丰镇华良敷料厂务工,经过几年的历练,成为生产销售的“多面手”,后来自主创业,从作坊干起,眼下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0多人,销售600多万元的企业;(2)扶贫贷款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3)企业直接借贷和偿还,解决了贫困户借贷难担保、银行贷款难收回的问题,银行也愿意放贷。就业扶贫试点成功后,就在全市大力推广。从2001全市就业扶贫只有两家民营企业增加到2011年的84家,覆盖到全市34个乡镇、90%以上的行政村,11年共为参与就业扶贫的民营企业发放扶贫贷款6451万元,占贷款总数的65%。企业累计帮扶6884户、22376人,分别占扶贫总规模的53.2%和52.5%,就业劳力有7712人。参与就业扶贫的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都实现扶贫对象与企业“双赢”。如江苏省太子乳业有限公司自2003年创建以来,市“两会”累计给该公司发放扶贫贷款640多万元。该公司不仅年年都帮扶一批农民脱贫致富,而且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11年,企业共帮扶26个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还带动周边130多户农民种植2100多亩奶牛饲料,一年亩收益达3820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00元,利税4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10.9%。


上一篇:兴化市“百佳扶贫志愿者”事迹简介
下一篇:四个“围绕”统领全局 扶贫攻坚再作贡献

主办单位:兴化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 兴化市扶贫开发协会 兴化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会
联系电话:0523-80213158 电子邮箱:xhlch2016@163.com
兴化市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