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组织机构 老区建设 扶贫开发 调查研究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通知公示 资料下载 图片新闻 会长信箱 意见征集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
“建”字当头“新”在其中

作者:兴化市老区“三会” 时间:2016-05-12 10:53 浏览次数:0

“建”字当头“新”在其中

——昭阳镇五岳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昭阳镇五岳村位于风光秀美的卤汀河畔,英武南路、高兴东路、五里东路绕村而行,兴临公路贯穿南北,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民富村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由东五里、药沈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9个村民小组、471户、1048人,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2014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2亿元,集体当年收入54.3万元,村民个人可支配收入1.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 、20%和18%,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康居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泰州市文明村”,受得兴化市和昭阳镇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探寻五岳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突出表现在“四新”。

融入城市确立新理念

  五岳村原是一个拥有1506亩耕地、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三产劳务为依托的城郊结合型农村。自2001年开始,该村策应城市加快发展的新常态,积极作为,主动融入,以新理念促进新发展。

  一是确立“农民市民化”的理念。农村融入城市,不仅是城乡时空距离的缩小,人流物流的增加,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升。为尽快将农民培育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他们注重通过制度规范、典型带动、载体推进、氛围熏陶,不断塑造新型农民,使之不仅具有传统道德之美,又有现代创业创新之能,努力把新农村建设在高素质的农民基础之上。

  二是确立“农村社区化”的理念。围绕基础设施齐全、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协调,该村在保留历史风貌,留住美丽乡愁的基础上,做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让广大村民真正享有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三是确立“服务优质化”的理念。该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无论是政策咨询、困难救助,还是农保计生、矛盾协调,以往需要跑几里路、花几天时间办成的事,现在共需几分钟就能搞定。对一些老弱病残人员需要办证或申请救助的,村干部常常采取上门服务,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村委会主任孙桂喜说,过去大办农业时,需要干部跑田头,如今融入城市化后,需要干部跑户头,帮村民解决困难就是我们的职责。

二轮驱动助推新经济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村一班人深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把增加集体收入和村民家庭收入作为主抓手,实行多着并举,二轮驱动,实现了村级经济与村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在增加集体收入方面,抓好四个重点:一是盘活资产。对村级集体原有500㎡的厂房、校舍进行改造后,公开向社会发包,每年租金收入2.5万元。二是用好资源。结合城市征地建设,他们用30亩土地置换成4268㎡的三产综合服务用房,通过整体公开出租,年收入60多万元;2006年因集体房屋征收在工业园区置换26亩国有工业土地,每年租金3.5万元。三是借力发展。积极上争市政建设项目,依托新区发展,逐步将村级道路、排水、公厕、绿化、停车场等便民服务项目,纳入城市建设计划,2012年至2015年,市级支持的项目折算资金150万元,既解决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又大大降低了村级集体经济压力。四是管好资金。通过村有镇管、财务公开、政府采购、民主理财等手段,切实把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村级接待、交通通讯、计划生育等费用通过定额包干,达到了开前门堵后门的效果,群众对村级财务满意率达96%以上。

  在增加家庭收入方面,主要有五个渠道:一是增加创业收入。全村有21人购买门面房,有24人租门面房或经营点,年经营纯收入预计达450万元;二是增加就业收入。依托城市市场,许多村民融入了物管、中介、环卫等服务业行业,全村适龄劳动人员中就业率达98%以上;三是增加房租收入。全村248户村民将多余的住房腾出来,租赁给学生和外来的打工者,每户房屋年租金平均达0.6万元;四是提高福利收入。村级集体每年贴补养老保险7.5万元,尊老金补助1.5万元,因病因灾因故困难补助2万元,每个考取大专本科学校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元和2000元;五是落实政策性收入。全村落实低保6人,五保1人,13名残疾人每年获取政府补贴4000元,2014年因病理赔人数28人,金额11万元。

为民创建打造新环境

  近年来,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城市为契机,坚持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调优标杆,明晰路径,贴近群众,真抓实干,取得了让村民群众称赞不已的骄人业绩。从2007年实施新农村建设开始,我们可以从一组数字中见证村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拆:拆迁17户、1500㎡,拆违800㎡,拆除有碍市容棚点广告牌68处、240㎡。

  清:清理旱厕104座、猪圈142处、草堆168处,清运杂物116处,清理农杂船36条。

  建:新建水冲式公厕15处,建停车场3处3000㎡,建硬质化道路18000㎡,建下水道6500m,建燃气管道8600m,将村中两处废塘及低洼地填埋平整建成农民休闲公园3处,建文化墙5处200㎡,河道驳岸1200米。

  绿:新增绿化面积8处5000㎡,不仅重视滨河绿化、道路绿化,而且加快实施庭院绿化和庄心空地绿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25 %以上。

  刷:对村民老旧住房全面修缮后,进行立面涂白出新,出新面积2.5万㎡,让人有旧貌变新颜的视觉美感。

  俗话说,环境保护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落实好长效管理,是深化环境保护的重点。为此,采取四项举措务实推进:

  市场化运作。把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作为发展村级经济的项目运作,精心制作招标文书,科学设计竞标门槛,通过公开发包、公平竞争,达到花少钱办好事的目的。

  电子化监控。先后安装50多个电子监控,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督,不仅促进了社会治安,也及时有效地加强了对保洁人员的监管。

  精准化考核。围绕“一保四定”,即保持长效管理,定保洁区域、定保洁标准、定工资报酬、定奖惩规定,落实村干部网格长和保洁员的责任制,形成“众人划浆开大船”的格局。

  群众化考评。实行每季度由村民代表评议保洁员制度,把评议的结果折算成分数纳入考核。村委会每年还在村民家庭中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每年有60户左右村民获得表彰奖励。

“四进农家”培育新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得益者,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任重而道远。村以“四进农家”为载体,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法制进农家,保村民平安。村委会注重选择与村民生产生活联系较紧的法律法规,如经济合同法、行政处罚法、计划生育法、食品卫生法、交通安全法等,将重点条款浓缩成小册子,通过资料入户,微信、短信、小嗽叭宣传等形式,让村民耳闻目睹。

  文化进农家,让家庭和睦。创办 “古代二十四孝”文化墙,图文并茂,引导村民群众见贤思齐。利用村民健身文化活动这一平台,宣传身边的创业典型和文明礼仪,让村民群众学有榜样,当有信心。

  科技进农家,帮村民致富。村委会经常协同、市镇劳动部门,举办各类创业技能培训班,如服装、电子、花卉、中介、机械等,变过去靠体力活吃饭为靠技术来挣钱。

  政策进农家,促村民生活。全面落实政府的社会保障和困难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不让一人掉队,全村19人符合低保、五保和困难救助的村民全部享受政策性保障待遇。

  先进不是天生的,落后不是生根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中,实现了由后进向先进的艰难转变。

  启示之一: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做到有钱办事,从而增强村级组织的调控能力和驾驭水平。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过去有的村级组织受落后小农经济的影响,采取分光政策,导致田征掉了,钱分掉了,村级组织也瘫了,最终处于等靠要的境地。而村一班人独具慧眼,善于把土地资源变为优质资产,将优质资产变为最大化资金来源,同时通过开源节流,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启示之二:坚持把村民自治作为关键举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增强村民群众理解参与支持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将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网上村委会、村务公开栏和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公开,不留尾巴、不留盲区;保障村民决策权,在项目实施、物品采购、组织人事等方面,由村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协商,形成决议;保障村民监督权,村级所有财务支出,一律先民主理财,后审批入帐,村民代表不同意的拒绝支出。

  启示之三: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重要保障,突出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四大建设,使党组织成为村民群众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敢于喊响“向我看齐”的口号,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党员群众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充分发挥一班人的骨干作用。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既强调制度规范,又强调分工负责与合力协作,激发村级一班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努力让党员同志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扎实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形成褒扬先进、鞭策后进的浓烈氛围。


上一篇:以非遗文化带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深度开发资源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办单位:兴化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 兴化市扶贫开发协会 兴化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会
联系电话:0523-80213158 电子邮箱:xhlch2016@163.com
兴化市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