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组织机构 老区建设 扶贫开发 调查研究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通知公示 资料下载 图片新闻 会长信箱 意见征集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
深度开发资源 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兴化市老区“三会” 时间:2016-05-12 10:55 浏览次数:0

深度开发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于董庄村“小湖子”深度开发的调研与思考

  沙沟镇董庄村是由董东、董南、董西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 633户, 2154人,耕地3573亩,鱼塘1800亩。董庄村先前是一个位处偏僻村、经济薄弱村、环境落后村、考评后进村。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对本村“小湖子”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201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36.74万元。

  一、工作成效

  董庄村“小湖子”位于村庄东南侧,是个圩内湖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谁开发、谁受益”政策鼓励下,被村民自行开发成园垛和小鱼塘,实际利用面积只有800亩,每年承包金不足15万元,是一个典型的粗放式种养。2013年“小湖子”深度开发后,建成总面积为1008亩的三个标准化精养鱼塘,通过公开招标,每年承包金达120万元,年增加收入105万元,是原来的8倍。至此,董庄村彻底甩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二、主要做法

  “小湖子”深度开发前,董庄村两委一班人面临着土散坟迁移、合同解除、权属划归等一系列矛盾与困难。为了使“小湖子”成功开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建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开发工作。董庄人迎难而上,精心组织,合理规划,积极探索强村富民之路。

  一是争资建墓,以情感人促开篇。“小湖子”内除了园田和鱼塘外,还有119座土散坟。如何迁移并妥善安置这些土散坟?这是摆在董庄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首要问题。下派干部、村支书王长美等村干部紧紧抓住省和泰州市部门领导下基层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的机遇,拓门路、找“靠山”,上争资金28万元,造地10亩,建设公墓230座。公墓建好后,怎样动员村民同意迁坟?这是摆在董庄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又一问题。为了使“小湖子”开发顺利进行,全体村组干部对湖内土散坟进行排查摸底、逐户登记,并苦口婆心的做村民思想工作,用真心诚意打开了“小湖子”开发的完美开篇。董南责任区六组70多岁的村民阮八团,多年前老伴去世被安葬在“小湖子”里,当村干部动员其迁坟时,老人实在难以接受,认为迁坟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搞不好会给家人带来灾难,并多次将村干部挡在门外。面对这种情况,村干部们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的登门向她讲清“小湖子”开发的好处和免费迁坟的道理,老人被村干部的执着和真诚所感动,最终同意迁坟。年底大寒仅用了1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119座土散坟的迁移任务。

  二是民主商讨,以理服人划权属。由于“小湖子”资源各村民小组面积不一,多的达115亩,少的仅有5亩。经过实地丈量,剩余的资源该如何分配?有的认为归各村民小组所有,但也有的认为应该归村集体所有,这涉及到了各村民小组与村集体的利益矛盾。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权属方案,董庄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民意,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召开党员、议事代表会议的同时,还多次召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向他们征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董南责任区四组议事代表高长年为人坦率真诚,敢于直言,在党员干部、议事代表会议上抢先发言:“‘小湖子’开发利村利民,我们坚决拥护,资源开发后,在保证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渗溢资源应该归村集体所有。”大家出谋划策,不徇私情,一心一意为村庄整体利益着想,所阐述的意见和建议为资源权属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村两委会一班人共同商讨,终于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资源权属方案,即在保证村民小组原有资源面积的基础上,渗溢资源归村集体所有。资源权属方案的合理制定,为“小湖子”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是法理结合,以诚待人解合同。“小湖子”内鱼塘合同承包期限十分复杂,有几年的、十几年的,甚至有终身制的,还有部分承包合同是违规订立的。董庄村两委一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合同承包法》有关规定,为避免和减少原开发户的损失,实行法律与情理的有机结合,做到人性化解约,决定对“小湖子”内的养殖户和种植户给予合理补偿。以承包面积计算,根据合同期的长短,一次性补偿鱼塘每年每亩80-100元,藕田每年每亩100-120元;资产则根据养殖户的意愿,按年代给予折旧补偿。为了确保鱼塘合同顺利解除,镇党委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组建了董庄村“小湖子”合同解除协调工作组。在解约过程中,全村党员干部都以“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做承包户的思想工作,真心诚意的向他们讲述村里实施解约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宣传国家对于土地管理和承包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辛工作,涉及“小湖子”内鱼塘39户、350亩,园田195户、180亩,荷藕260亩的承包合同最终如期解除。

四是合理规划,以公示人放效益。在相继解决土散坟迁移、权属划归和合同解除等复杂问题后,董庄村两委一班人在进一步核实资源面积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认真制定了“小湖子”开发方案,邀请镇水务站对“小湖子”内圩堤土方工程进行丈量测算,并组织对外公开招标。“小湖子”圩堤土方工程投入近90万元,历时114天,终于开发成总面积为1008亩的三个标准化精养鱼塘。通过公开发包,亩均年承包金1137元,其中3号塘口达1428元,突破了沙沟镇鱼塘承包价格的历史记录,“小湖子”鱼塘总承包金每年达120万元。

  几年来,董庄村通过资源深度开发,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浇筑村庄主、支巷道总长近10公里,新建公厕24座、休闲广场2处,修建桥梁6座,添置垃圾房、垃圾桶等卫生设施,新增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为了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建立了18人的保洁队伍,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长效管理。

  三、主要启示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是搞好深度开发的前提。作为一个经济薄弱村,怎样才能实现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目标、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呢?董庄村两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坚持不等不靠不要,一致认为,只有挖掘、整合、深度开发资源,寻求发展村级经济的突破口,探索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才能解决这一症结。思想认识统一了,全村干群紧紧依靠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制策,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将“小湖子”深度开发成1008亩的精养鱼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是搞好深度开发的关键。董庄村“小湖子”深度开发,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矛盾众多、困难重重。为了使开发能够顺利进行,董庄村两委一班人在镇协调工作组的帮助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既站在全村大局的角度,又考虑到养殖户、种植户的个人利益,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以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实行法律与情理的有机结合,做到人性化解约,极大地推动了“小湖子”深度开发的进程。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深度开发的保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董庄村“小湖子”深度开发工作,专门建立了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具体负责协调指导工作。从前期调研论证、制定开发方案,到中期解除合同、迁移土散坟、整合资源,再到后期鱼塘公开发包,全程参与,严格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小湖子”深度开发顺利进行。


上一篇:“建”字当头“新”在其中
下一篇:求真务实惠民生 开拓进取谋发展

主办单位:兴化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 兴化市扶贫开发协会 兴化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会
联系电话:0523-80213158 电子邮箱:xhlch2016@163.com
兴化市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